网上看到一个太有意思的故事,必须分享:
英国有个妹子,叫艾玛,平时工作忙,一直没恋爱。
到35岁这年,她急了,就注册了社交网站,想碰碰运气,看看能不能碰到一个合适的。
没想到,运气好到爆,注册没多久,就收到了一个34岁大帅锅的私信。
关键对方还是个职业男模,生活丰富多彩,全世界出差工作,情商又高,讲话又好听。
谁能抵抗这样一个男模呢?
艾玛很快陷入情网。
一谈就是一年多,都谈到快结婚了。
但,艾玛,始终还没见到这男的一面,每次约见面,对方总能找到理由搪塞过去。
终于,艾玛,起了疑心,开始从恋爱脑中清醒过来,转身就变成“女福尔摩斯”。
经过一番搜索,果不其然,这个男的是骗子,真实年纪已经55了,还长的搓。
被网骗这种事,搁谁身上,谁都会气得够呛,艾玛也不例外,真是又气又伤心。
但这个故事好玩的地方来了。
大部分人,遇到这种情况,大体会干2件事:
1.把网骗臭骂一顿,然后拉黑,再寻他路。
2.聊都聊那么久了,感觉还不错,要不就和他将就将就试一下。
艾玛的选择,并不是这2个,虽然她也骂了对方,
但她接下来马上想了另外一个问题:这个骗子既然是拿别人照片来跟我聊,那这个照片上的人在哪呢?
于是她继续寻找,并找到了照片本尊,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对方。
就这样,两个人聊了起来,聊着聊着,两个人就真在一起了,真是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happy ending。
这个故事让我想起网上一个段子。
一对情侣,去上海迪斯尼玩。
他们是坐地铁去的,出站时,吵起来了,吵哪个口离迪斯尼更近。
女生坚持A口近。
男生坚持B口近(实际是B口更近)。
两个人僵持不下,男生就跑去问地铁工作人员,验证谁说的对。
工作人员是上了年纪的人,前面的争吵已经看到了,就对这个男生说,如果你爱她,还想跟她一起过,就是A口近,如果你想证明你对,明天一个人,就是B口近。
写《创业维艰》的美国投资人本·霍洛维茨说过,这世界存在一种人,叫:对错敏感者。
他们遇到事情,大脑会条件反射,怎么做,才是对,怎么做,才是错,然后他们选择自认为正确的做法,最后输的一无是处。
他们为什么会输?
难道是非不重要吗?对错不重要吗?
当然重要。
但太幼稚了。
我们所有关于对错的记忆,都是来自小时候。
小时候,你妈说,你别玩火,别玩水,做这些事都是错的。
但我们长大就明白,安全情况下,水是可以玩的,火也是可以玩的,妈妈小时候的那么说,是因为我们无法自己保护自己。
小时候,你老师说,你别抄袭,抄袭是不对的,是错的。
但我们长大就明白,很多人都在抄袭,老师不让我们抄袭,是不希望我们走捷径,对走捷径产生路径依赖。
小时候,乃至成年,父母、长辈、老师、领导……他们习惯用对错来给我们树立规矩,规范我们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
而我们,也习惯了用对错是非思维,来指导自己的行为,对很多事的判断观点,也只有对错去分,但你不能用小时候的思维系统,别人给你的框架,来做成年世界的选择。
而且,人生有太多事,比对错大。
对地铁吵架的那对情侣来说,男生的观点是对,但如果他坚持自己的对,他会失去一个爱人,可能也永远没法好好与人相处。
爱,高于对错。
对艾玛来说,那个骗子的行为是错,但如果她只看对错,而不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,然后去行动,她就没有办法得到自己的人生幸福。
人生幸福,高于对错。
一个人没有起码的是非对错观念,是悲哀的。
但如果他年纪一大把,仍停滞于对错敏感期,则是比悲哀更悲哀的事儿。
“小孩子才分对错,成年人只看利弊”
这个道理,值一百万,但大部分人都听不懂,也听不进去。
希望读这篇文章的你听懂了,也愿意听进去,同时也能去好好想下,什么人生价值才是自己追求的,什么又是自己需要坚守的。
放下不必要的自我,成就更牛逼的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