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设这样一个场景:
某天,你来到上课的教室,之前一直坐你身边的女生,还在那个老位置,不过,你再看,发现此刻正有一个其他男生坐在她旁边,交谈甚欢。
而这个女生并没有对此做什么反应,而是假装没有看到你,而这个男生你也认识,不熟,当然也是她的潜在追求者;
相比这个男生,你跟这个女生关系更近一些,甚至都约好下个月的长假一起去音乐节,只是,你们那层关系并没有捅破。
那么,面对这个情况,你会怎么做?
先思考一下,后面我们再聊。
自由恋爱带给人情感方面的选择自由,但伴随而来的,就是你必须被迫玩这个竞争的游戏,
一个你看上的女人,必然同时有其他男人也看上她,
竞争,必然是摆脱不了的,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并且残酷,因为只能有一个胜者,
所以,我们才说,撩妹的本质不是搞定她,而是PK掉其他的竞争对手,
粗糙的区分,有两类“竞争”。
1、隐匿竞争
一种是隐藏的竞争。,
在大多数时候,这种竞争,是隐匿的,尤其是在大城市里,
你不知道这个女生有多少人追,你的对手又是什么情况,
往往你追的一个女人,看起来其貌不扬,但追她的其他人,队伍排到三环外,其中不乏各种向下兼容的大boss,
你心想,这女人也不怎么样呢,怎么就这么难追?
在这里,就可以说,并不是她难追,而是你的竞争对手太强,她难不难,完全取决于追她的男人的水平,
这类竞争,是看不见的竞争,匿名竞争,以非竞争的面目出现,
我只专心建设自己,修自己的花园,
我约你,你不出来,我带你回家,你不走,
那么我回去,继续建设自己,修自己的花园,
就好像这个世界上从没有对手一样,这符合修行者所描述的那种状态:我没有对手,对手只有我自己,
虽然,是因为竞争对手被隐匿了起来,导致那个血腥的场面没有直接敞开在我们面前,即便我们输了,也没有溅一脸血,
但从自我安慰的角度,这让我们获得一种巧合的修行姿态。
2、公开竞争
还有一种竞争是公开竞争。
在学校,在公司,在公开相亲场所,这样的竞争可就显得残酷多了。
对手不再隐匿,你见过,认识,了解你的对手,他也同样了解你,它是完全公开的。
竞争的结果,也残忍的多。
你输了,你要面对曾经你喜欢的人和你不喜欢的人整天在一起秀恩爱,
你赢了,也时刻处于这种被凝视中,
公开竞争,把我们,从一场,自己玩的游戏,变成,明面上你输我赢的游戏。
哲学家把前者叫做无限游戏,而把后者叫做有限游戏。
无限游戏,是哲学家给我们对待复杂人生开出的药方,场上只有你一个人的游戏,
选择一个起点,成为一束光,朝着无限的远方精进,生长,获得生命的无限可能。
有限游戏,是存量竞争,有明确的游戏规则,输赢的标准。
在有限游戏中,个人成长重要,但输赢更重要,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结果。
人们在乎输和赢,游戏本身和游戏规则被提前写定,无论赢还是输,都会让人沉溺在输和赢本身,而比较少关注价值的创造。
如果你的人生是以一场无限游戏的姿态来开展,那么,一时的成败,并不是你考虑的事情。
持续的建设和成长才是我们要玩的游戏,我们是叠加态的,我们是持续动态进步的,
而如果你的人生是以有限游戏的姿态,只关注输赢,你也会进步,但你进步只是输赢的工具。
所以,我们会发现,即便是完全的有限游戏,如篮球比赛,足球比赛,真正的顶尖高手,也会把它当做一场无限游戏,也就是跟自己玩,突破自己,而不仅仅为了赢。
比如勒布朗·詹姆斯或者梅西。
回到,公开竞争。
他会,让我们敏感于输赢。尤其是对于一些从小就陷入“输和赢”的外在评价体系中的人来说。
他们的个人价值完全的附着在输和赢的评价之中。
胜者为王败者贼。输,意味着,对自我价值的全盘否定。
他们的自我价值以输赢为支点。
赢,自我价值会被认可。
输,那么这个支撑便坍塌了。
这个模式,终归把自己的价值感,交给了外在的世界、
于是,他们只能赢,而敏感于挫败。
开篇讲到的那个案例,并非虚构,
正是前几天,一个私教学员最近的遭遇,
他学习优异,本科在国内重点大学,博士在美国著名的大学,
在他习惯的考分(应试)游戏中,他总是处于胜利者的位置,
从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。
然而,情感的竞争游戏,跟考分游戏又有不同,考分游戏,你努力就行,
情感游戏,却要考虑更多的变量,更为复杂。
可以说,游戏的规则完全不同,赢得游戏所需要的能力也完全不同,
但,对,输赢这个结果的敏感度,他感受到的却一样,
于是,他更加的不能接受“输”,
而恰好,在那次公开课发生的一幕。
他体验到了——输的感觉(事实也许并非如此),
于是,那天,他尴尬的坐在最后排,下课后匆匆离开,
谁知道,他内心已经破碎了,他否定了自己的价值,
为了补偿自己的价值感,他回到住处,跟一个喜欢他的,一个远在英国留学的女生打了4个小时电话,平时他可不会主动联系她。
他想告诉自己,我是有女生喜欢的,
他在给我留言中说:
我觉得她情商很低,即使作为朋友,也应该至少说一句,我也不会介意,但她什么都没说,我觉得她傻逼
我的价值,我一点都不怀疑,我不在乎竞争对手,
我可以完全放弃她,我没有任何顾虑。
他贬低这个女生,从中代偿一些自我的价值——是她太差了,而不是我。
而事实情况可能是这样:
也许,那个是那个男生缠着她。
也许,是这个女生看你老是不表达你的心意,她要刺激一下你。
也许,她觉得你不一直表达心意,是有喜欢的人了,她想也不能在你一个人身上挂死。
也许,在他来教室之前,老师随机分的组。
在输和赢之间,还有这么多的可能性。
而所有的可能性,只有在自己勇敢确认之后,才会从可能变成确定的答案,所有自己构建的幻想,都要靠自己亲手去打破它,
我建议他如果还有这类事情发生,勇敢的走到那个桌子前,迎着恐惧,
对那个男生说,
Hey,我今天来的有点迟,我之前都坐在这,能不能麻烦你挪个位置,我还有一些事情要跟她聊…
跟现实碰撞之后,事实才会显现出来,拒绝想象,用行动唤出真相,当你看到喜欢的女生,幻想无数次她是否有男朋友或者脾气是否好坏,不如走上去,说一句“嗨”。
在我跟他说这个建议之前,我问过他自己会有什么做法,
他说了很多,主要是围绕着下课之后,去跟这个女生怎么微信聊,
他的回答也告诉我,他从来没有考虑过我所说的这个选项,
这个选项,意味着,在当时当下就,勇敢的去面对冲突,这在他的过往经历中,是一块空白地带。
正是因为空白,才潜藏着巨大的能量,
这股能量如果得到释放,用一句鸡汤说,他会遇见未知的自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