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,又来给大家分享恋爱干货啦。前不久有篇文章提到了“共情”,很多人留言询问我具体的情况,今天我就开设个专题和大家仔细交流一下吧。
其实共情这个词,我最早是从一本名叫《共情的力量》书中看到的,当时看完脑海里就只有一句话,“太牛掰了”,要是早知道这门学问,何必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吃那么多的亏呢。
共情如果分类,其实属于心理学范畴,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社交关系、人际关系、恋爱关系等等。
掌握了共情这个至尊手段,感觉整个人生都要开挂了。
想要理解共情,就得先懂得“人性”。
人性有三个特点,是我们每个人都找不到理由去反驳的。
①人性是渴望被认同与理解的。②.人性是有自私的成分在的。③.人生来就很懒惰。
既然否认不了,就不要想着去考验人性。考验人性就好比是在检验一个鱼缸是否结实,精挑细选买了一个鱼缸回家,却总是质疑它的质量。
先拿个石头去砸没有裂,又换了个更锋利的石头去砸,结果碎了,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?
没学过共情的人总喜欢拿一些无聊的手段去检验人性,成功了不开心,不成功还是不开心。
这种人只在乎自己的感受,因为懒惰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,其实当你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时,对方会觉得你这个人很特别,很有意思。
毕竟茫茫人海,找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太难了,你做到了,她当然觉得你很牛逼。
好啦,现在大家对共情有了一定的理解,我就直接上更深奥的干货啦。
什么是共情能力?
如果要你解释共情的含义,你肯定会讲:共情共情,顾名思义,就是俩人一拍即合,有共同的情感,共同的感觉,共同的观点,共同的情绪……
其实,这种想法有点狭隘,很多时候根本就是错误的。
真实的共情应当是:
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,切合实际的感受到对方的内心,进而有效照顾对方感受的一种方法。
精华就在于“换位思考,感同身受”。
当你能够做到设身处地思考对方会是一种什么心理时,你就已经掌握了一半的共情能力。
为了让大家理解的更加透彻,我还特地选取了几个实例。
A:真悲催,今天让老板狠批了一顿,跟我完全不沾边的事啊。 B:这哥们真惨,嘿嘿,幸亏不是我。
A:你看这张照片,我昨天拍的,帅不帅?
B:跟我有啥关系,我知道我最帅就行了。
有没有想锤这个B兄弟的冲动?
像B这种人,根本就不顾及对方的情绪,跟这种人聊天,太容易受伤了。
没有共情能力的人只知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遇到什么事情只考虑自己会不会有损失,自己永远站在第一位。
别人的处境有多糟有多惨都与我无关,只要我能受益,能快乐,那就可以了。
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吧。
你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勤奋上进的人,一直有着坚定的奋斗目标,经过数月不懈的努力终于达标了。
你开心的你发了一条朋友圈,纯粹是感慨自己数月的努力没有白费,又自豪又开心,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,这时你的朋友圈有了这几条留言。
A:还真做到了,太不可思议了。 B:嘚瑟,不就有点成就嘛,别把自己是谁都忘了。
C:切,才这点成就就飘了。
D:我也要像你一样努力,争取超过你。
E:我太堕落了,做不到你那么坚持。
F:看你好开心啊,恭喜你成功了,我也要努力,大家一起加油。
看过之后,觉得哪条最让你舒服?
没错,就是最后一个,这就是共情的力量。
跟这种人相处一定特别开心,能站在你的角度想问题,理解你明白你,还祝福你,表达对你的期望。
谁不喜欢呢?
可是,在现实里能真正做到这些的人真是少之又少。
你难得发一次朋友圈,却因为别人的恶意猜测让好心情一扫而空,人都是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,嫉妒心最容易作祟。
不过,你心里其实也有一种渴望,叫做“社交反馈”,即希望别人能够关注你认同你,要不然你发了朋友圈之后,为什么翻来覆去看谁点赞谁评论呢?
大家都是一样的,期待得到来自他人的关注和认可。
我明白,很多人认为这种想法不切实际;很多人都不可能说这样贴心的话;我们周围有太多批判的声音。
其实我以前也是一个不具备共情能力的人,看到别人有点成就会有种酸溜溜的感觉,心里羡慕不已,表面镇定自若,暗戳戳有一点不服气。
有时忍不住还会说几句让别人不开心的话,诸如“我才不信呢”、“垃圾”、“别嘚瑟啦”等等。
现在回顾,当时的自己好没品啊,果真是思维到达不了一定高度,连做事都那么没风度。
但我后来也和大家一样,努力去改变去成长,现在我再看到别人有所收获,身为哥们,应该第一时间送上祝福,对不对?
共情,就是这样一种方式,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,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,加以自己的表达,照顾对方的感受。
共情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?
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作用的东西,写的再有水准也是花架子,所以我要让你真正理解共情对于生活的实质性帮助。
最明显的一点,共情可以帮助你多结交一些朋友。
与朋友相处时,不自觉的使用共情能给对方带来放松愉悦的心情。
比如同事小张最近因为一些事情被人误解,心里委屈。
当其他人都在吃瓜瞧热闹的时候,只有你私下和他谈心,告诉他你也被人误解过,这种感受很不舒服,Balabala……
当你说完这一番话,明显就能看出他心里好受了很多,他还会特别感激的看着你说“还是兄弟你懂我啊,谢谢”。
这样一来,你觉得他以后遇到好事的时候,会不会第一个想起你呢?
不论是糟心事还是好处,人在需要分享的时候,总是会寻找那个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。
我们总是费心费力去给别人留下一个深刻又美好的印象,其实当你掌握共情以后,很容易就能做到,还能找到梦寐以求的知己。
要知道人生能遇一知己,三生有幸,谁会乐意把温柔抛给一个不懂自己的人呢?
学会共情,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。
共情还有一个前提,叫做善良,又善良又理解,想不受欢迎都难。
早些年我也是很有个性的,甚至有点愤世嫉俗,觉得谁都不懂我。
但慢慢经历的事情多了,变成熟了,觉得以前的那些所作所为都不像是聪明人会做的事,当时以为自己很牛气,其实弱爆了。
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沉默的、温柔的、不露锋芒的。
在我掌握共情能力后,我发觉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和我玩,还有一些我曾经很讨厌很排斥的人,现在也会觉得很亲切,这就是共情的魅力啊。
如何才能学会共情?
先来个公式让大家了解:
共情=情绪预估+表达感受+表达希望
①.情绪预估
很简单,情绪预估就是说在聊天的时候预估对方的心情是消极还是积极。
你可能会担心,预估也会出错吧。
当然,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最开始,但其实只要对方不是刻意伪装,乐意自然表达,还是很容易察觉的。
比如看回复的长度或是看回复的内容。
当出现如“哈哈”这类表情词语时,对方的情绪肯定是快乐的,至于悲伤,那就更容易看出来了。
只有把情绪预估好,才知道后面要如何回复。
想让对方觉得和你聊天很有爱,就要把自己调换成对方的情绪频道,这一点不容置疑哦。
②.表达感受
话不多说,上公示:
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+对方的感受+自己的看法
“我也有过这样的情况,很难受,我知道”
“我能感同身受,你现在一定很痛苦”
听到这样的话有没有很暖心?
这样说才能让对方知道你是理解她的。
记得在表达感受时再加上一些情感感受的词汇,诸如“开心、痛苦、愤怒、烦躁”等等。
③.表达希望
千万千万记住,你所表达的希望一定得是积极向上的。
只有傻子才会说“希望你早日挂掉,早挂早重生”。
表达希望=希望+自己的祝福
“希望你永远开心”
“希望你学有所成”
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。
其实这里面多少有些非暴力沟通的影子,你若想深入了解沟通这门学问,我建议你去看看《关键对话》这本书,还蛮实用的。
客观看待共情
凡事过犹不及,共情是个好东西,但若把它神化就有点犯不着了。
超量的共情只会把你锻炼成一个多愁善感,习惯讨好的烂好人,这样的人是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,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在感情世界里。
我懂多数人都不具备主动理解他人的习惯,只能努力去做共情的人,这没问题。
但你不能因此不把它当回事,因为在男女关系中,它的作用太强大了。
要知道,男人和女人对感情的关注点很不一样。
男生眼里的恋爱——渴望信任。
女生眼里的恋爱——渴望关心。
所以,不管爆发多么严重的吵架,都不要互相攻击,不要抱怨自己有多委屈,不要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受害者。
对男人而言,问女生“怎么了”不能太敷衍,要说“你现在感觉如何,还有哪里不舒服吗?”“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到位,让你不开心啦?”
还有不要太矫情,不爽就要说出来,不能一味生闷气,抱怨女生不理解自己。
不跟随脾气走,用共情的思维考虑事情,才不会让两个人一直不爽。
好啦,关于共情这门学问到这就收官啦,最后,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共情的五个层次,让你有个清晰的脉络。
第一阶段:毫无共情反应,完全不在乎当事人的感受与行为;
第二阶段:片面不准确的共情反应,理解当事人的行为却全面忽视其感受;
第三阶段:基本的共情反应,理解当事人的感受与行为,却拿捏不准程度;
第四阶段:较高的共情反应,理解当事人的感受与行为,能抓住隐藏感受与意义;
第五阶段:准确的共情反应,准确把握当事人的感受与行为,也准确把握程度与意义。
辛辛苦苦写了这么多,大家可不要浪费我的一片好心啊,如果你只是看个热闹,就别想有所突破,真正的进步都是与实际的输出成正比的。
